《書法答問》:激活古典傳統(tǒng) 聚焦書法創(chuàng)作

《書法答問》
朱天曙 著
上海人民出版社
有人認為,中國古代的傳統(tǒng)文化是嚴肅的、死板的,它存在于傳世的文字間,存在于博物館的藏品中,存在于凝結的時空里。誠然,古典傳統(tǒng)應當是嚴肅且神圣的,但如果藝術創(chuàng)作沒有“生命力”,展示出來的必定是呆板生硬,少了一份“鮮活”。而這種“鮮活”的解讀,引用朱天曙教授《書法答問》里的話來說,即是——“外在的是形式,內(nèi)在的是精神”。
所有藝術,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將藝術家對某物或某件事的感受傳達給觀者,即使以傳統(tǒng)文化為基礎,從其中汲取精華的書法藝術也是如此。書法創(chuàng)作,就是書家選擇了書寫內(nèi)容以及選擇了合適的書體、書風,通過某一種形式展現(xiàn)出來,其中的每一個選擇,都是書家個人的精神的外在呈現(xiàn),朱教授在書中說:“藝術創(chuàng)作和欣賞,不管學習什么,都要產(chǎn)生心靈深處的體悟和共鳴。”《書法答問》正是作者和讀者思想的交流和碰撞。
朱天曙教授《書法答問》這本書,是他在清華大學、北京語言大學、中央美術學院等著名大學講課的實錄整理,其核心內(nèi)容可以概括為“三個一”:“一本書學筆記”“一部書法小傳”和“一部書法圖錄”。
一本書學筆記
《書法答問》是一本討論書法創(chuàng)作的書,是根據(jù)朱教授在書法實踐課上的講課內(nèi)容整理匯編而成,所以呈現(xiàn)的方式都是“一問一答”,激活了古典的書法傳統(tǒng),使傳統(tǒng)生動活潑起來。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,上編從中國書法最基本的筆法講起,首先介紹了書法所用到的工具,向讀者講解了筆、墨、紙、硯以及初學者如何選擇;接著就講到了筆法和墨法:如何執(zhí)筆和如何用筆等。除此之外,作者還解釋了“折釵股”和“屋漏痕”這些專業(yè)名詞的含義。因為是書法實踐課,每個問題朱教授都給出了很細致的回答,甚至附上了正確的執(zhí)筆方法圖片,所以,即使書法初學者閱讀這本書也毫無困難。
中編即以各種書體較有代表性的字帖為例,細細講解各體的學習方法。比如習大篆《石鼓文》者,朱教授就提出了要“探微鑒玄”,并舉出了書法史上臨《石鼓文》的名家,推薦給讀者借鑒學習。再如,對于學楷書者,作者不僅僅解釋了為什么初學者以顏體、柳體入門不妥當,還介紹了楷書的三個系統(tǒng)(晉楷、魏楷和中唐楷書),闡述楷書這三大系統(tǒng)的審美特點、代表人物和書寫難度,最后則指出了學楷書者以晉楷入門為最佳,因其“結字重心平穩(wěn)、變化有度,在平穩(wěn)中又有俯仰欹正之勢,左右上下有疏密對比和呼應。”
書的上編和中編介紹了書法的基本筆法以及碑帖,下編則重點探討了書法的審美內(nèi)涵,包括藝術特征、欣賞內(nèi)容、“詩書畫印”一體的傳統(tǒng)和古代經(jīng)典書論等。朱教授從書法何時作為一門藝術開始講起,將書法史娓娓道來,其中涉及的不僅僅是書法專業(yè)的知識,還有文字學、古代文學等專業(yè)的知識,讓讀者認識到從“書寫”到“書法”是一個過程,而每個人學習書法也需要一個過程。
書的最后,作者還探討了當代的書法創(chuàng)作,在現(xiàn)在各類展覽的推動下,我們應如何認識創(chuàng)作?又如何對待展覽?從而如何提升自己的創(chuàng)作高度,朱教授都一一給予了回答。他還強調(diào)“詩書畫印一體”,并講述了自己的學書心得,這對讀者學習書法也是一個極佳的借鑒機會。
一部書法小傳
朱天曙教授作為著名書法家和書法史學者,他在寫作上十分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結合。“一問一答”的形式往往會散于紛繁或缺漏??赡苌弦粋€問題的回答很長,但下一個問題又沒什么聯(lián)系。《書法答問》全書共三編十五課,每一課中的問題都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聯(lián)系緊密,把閱讀過程中可能出現(xiàn)的問題都囊括其中。這種問答的方式,表層是教授與學生的問答和探討并行,深層則是作者給讀者揭開了蒙在中國書法這門傳統(tǒng)藝術上的一層紗,并巨細無遺地向學書者們講述了入門之道。學習書法并不是高不可攀,每個人都可以入門;而各門藝術也不是孤島,“融通”后才能集大成。正如朱天曙教授用十六個字概括中國書法的文化理想:“正見力學,深美閎約,文心詩境,圓融神明”,這是學書者應有的精神與追求,對于藝術創(chuàng)作者,基本功乃是必需,但形式是外在,精神才是核心,這是學書者應有的精神與追求。
一部書法圖錄
《書法答問》這本書以書法實踐課為媒介,聚焦書法創(chuàng)作,以介紹古典傳統(tǒng)——書法的基礎知識為主,書中配上了大量的作品圖片,每一幅作品都是高清大圖,每件圖版都有生動的解釋和豐富的信息量,很多圖版來源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。朱天曙教授認為,歷代名家作品圖片作為研究書法的“文獻”,應該十分重視“解讀”圖片的各種信息。書法創(chuàng)作和理論類專業(yè)不一樣,要研究藝術作品,所以書法類圖書、文章的配圖更應當清晰,作品信息也應當準確客觀。我們要從初學伊始就熟悉圖版,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收集作品圖片,讀書的時候除叢輯、書史、理論等,也要注重運用好的工具書、圖錄和鑒定類圖書。
《書法答問》既是一本講述書法技法和審美的書,深入淺出,引人初窺學書門徑,同時也是一本充滿了人文精神的藝術隨筆,以答問的形式,從古典傳統(tǒng)入手,來剖析書法創(chuàng)作。近代以來,章太炎《小學答問》、康有為《桂學答問》、張之洞《書目答問》、朱德熙《語法答問》等都運用“答問”體傳道解惑,《書法答問》正是繼承這一教學傳統(tǒng),由淺入深,由技入道,技道兩合,它的藝術和學術價值將在中國書法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凸現(xiàn)。(劉詩桐)
相關新聞
- 2020-07-08空巢不空,是奢望嗎?
- 2020-07-08《查醫(yī)生援鄂日記》英文版全球預售
- 2020-07-08《座無虛席》:走進經(jīng)典和大師的晝與夜
- 2020-07-03深度書寫 生動呈現(xiàn)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
